close

初讀作家張曼娟的作品,是高中奉為班書的『海水正藍』。裡面那一篇篇『海水正藍』『永恆的羽翼』和『儼然記』,讓大家看的是涕淚悲泣,相對照的想起自己童年身世,或對愛情充滿幻想以及情愛幻滅的假想,那年~我才十八歲!一個未歷情海浮沉,只知道大大小小考試與聯考的長安東路白衫客。

而現在,當今年年假時期我包包裡揣著『那些美好時光』遊走於姪女們的孩子的滿月宴間,我這都當上嬸婆舅婆的人重讀張曼娟,真是別有一番風味。有種~好久不見的朋友相見,一些不肯置信的歲月太匆匆之感!但是張式筆觸,那溫暖敦厚的感情不減當年,甚至更比當年多了濃重的成熟歷練與溫情,畢竟,作家與讀者都歷經數十年的人世滄桑與人情世故了。

 

我從一月份就看完這本書,卻一直未動筆,對這篇篇散文不知該如何下手寫心得才好。這年都過了,前兩天又再度重翻閱一遍,告訴自己~再不寫,又寫不出來了!我就~筆隨意走囉~!

 

我的孤獨與哀愁

孤獨使人無限~這是烙印在我內心深處很多年的一句話,大概是某張書籤上的句子。在青少年時期看到這樣的句子,其實恰給當年的我一個很堅強的力量撐過孤獨與哀愁的成長歲月。

 

我一直忘不了童年的幾個片段都跟孤獨有關。表姐們拋下我跑去隔壁鄰居家玩,我會獨自一人靜靜的在巷子裡擺放家家酒玩具。二舅要帶三個小孩去看超人特攻隊電影,二舅媽為了省錢說就別帶我去吧!我聽到了,會偷偷躲在樓上,任憑表姊喚我就是不出聲。待她們走遠了才偷偷下樓,挖路邊的小紅花揉碎染紅酒杯裡的水當葡萄汁玩家家酒。

到了小四,二舅舉家搬到台北去,外婆家我這年紀的孩子僅存我一人,頓失玩伴的我當年的心情不必贅述,肯定孤單的要命。印象深刻的是~我開始瘋狂的閱讀。不管是學校或同學家的國語日報和漫畫,任何地方發現的廣告單宣傳海報刊物,甚至是二舅的退伍軍人期刊『青溪』,還有之前大表姊們看過的『讀者文摘』『明星周刊』等等書籍,看得懂得看不懂,只要有字的,我都照單全收進我那孤單寂寞的小腦袋裡。

 

是孤獨~使我開始養成閱讀的習慣。

也是孤獨~讓我更加能夠馳騁在自己的想像力與幻想空間裡。

 

孤獨~果然使我有了無限的力量,去蓄積能量,去度過總是莫名哀愁的少年時期。

而到了高中,我變成一個很愛跟同學嬉鬧逗人發笑的人,但我卻常常在眾人的歡笑聲浪中感到寂寞,人群中的歡騰氣氛似乎對映出我內心的孤獨與虛無。

約在同一時期,我開始養成隨身攜帶小筆記本與寫日記的習慣。透過筆端,或自己與內心深刻對話,或對所見所聞抒發感想,或記錄下一段段少女浪漫的柔情懷想~,甚至到後來,在自己堆砌的情節裡,建構一段段可能、不可能,發生過、沒發生過的故事,現實中的缺憾,我用文字使之圓滿;真實世界中的乏善可陳,我用文字令之璀燦輝煌,或感動人心~起碼可以感動自己!

 

在『人不可以無哀愁』裡,作者提到,哀愁是她性格的一部分,或者,孤獨跟哀愁,也曾是自己性格深刻角落的一部分,『因為哀愁,我們了解人世間的無常,我們明瞭每一種擁有終將失去』。母親早逝由外婆阿姨帶大的我,父親再婚後,每到寒暑假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兩處移動之間感受生離與思念的滋味,擁有與失去的情緒總是強烈無比。而在『孤單是一帖藥』中,作者寫到~在孤單中我們明白了自己的軟弱和空虛,於是,鍛鍊自己變得更堅強』,而在『閱讀的姿態那麼美』裡作者說了『閱讀是一件很深沉的事,一種很繁複的活動,只是看起來很安靜而已』。

我想對於孤單與哀愁與閱讀~我是認同,而且,也懂那麼一點點的!

 

做自己才開心

在之前某篇心得分享中我曾提過當年離開銀行工作的始末,我沒提到的是~這件離職事件是在隱瞞著婆家娘家兩邊的長輩,夫妻兩人低調進行的。

原因無他~為的就是~離開一個旁人普世價值認為很好的工作,別人會認為我根本就是瘋了嘛!然後就會有排山倒海而來的,善意關切殷殷詢問甚至是造成壓力與負擔的過多干涉建議,搞得自己已經鐵了心的意志又會三心二意,搖擺不定惡性循環永無休止。

大家都知道~有時候,有些抉擇是要拼著一股拗勁才下的了的,特別是關乎夢想理想之類。偏偏身邊卻總是圍繞著一些親朋好友,總免不了來打斷我們的美夢。

作者在『夢,當然得自己做』中也說了,『下次當你做夢又被打斷時,不管對方是誰,請堅定對他說~別打擾我的夢!

日子一晃眼我已經離開銀行那讓我不快樂的工作近五年了,深深覺得~人啊!就是要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才會開心,不在乎別人眼光,真誠做自己,若能依照自己天賦專長與工作結合,更是非常幸福的人生。而當你專注在自己的喜歡做的事情上,自然就容易有所表現,而且就算再累,也甘之如飴。

在『原來我最大的恐懼』中,作者寫著『死亡就只是中止了,不能做自己,卻是永遠醒不過來的噩夢。如果不能做自己,哪怕擁有再多別人渴望的東西,也不會滿足,哪怕過著令人稱羨的生活,也不會快樂。』我不禁拍手叫好,說的真貼切啊!

還有在『專注才是王道』中,作者提到『找到天賦並沉浸其中,便自然生出一種專注,坐著自己愛好的事,不論多累都置身天堂,充滿喜悅的情緒』,讀到此,我又是狂點頭囉~!

 

長大怎麼就不容易快樂了呢?~

現在面對著課業壓力越來越大的女兒,我偶爾翻看她童年照片時,還有盯著櫥櫃裡的芭比娃娃時,我總想著~人越大,就離快樂越遠哪!有時候我會自問~現在什麼是會讓我發自內心感到快樂?一時間,竟然答不出來。是不是~我的心靈不夠富足不夠深度到能拋下所有凡夫俗子外界榮辱富貴的價值觀,所以我不容易感到快樂。

還是,長大了經歷多了,隨著枷鎖責任拖累的增加,自然就不容易感到快樂?

又或者~因為我越來越不容易滿足,胃口越養越大,所以吃盡山珍海味穿過奇裝異服,歷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玩樂後,再沒啥特別的能讓我感到特別快樂,或是快樂持續很久呢?

也許還有一可能,就是逐漸到了一個年記,逐漸不得不體會生命的無常,也明白一切皆是虛虛妄妄,就不容易感到太大的快樂與悲傷吧!

但我永遠記得一幕景象~在颱風天過後幾天的某個涼爽下午,小時候的我在路邊欲撿拾一個葡萄型狀的包裝塑膠空瓶《那種美其名是葡萄汁其實是色素甜水的柑仔店零嘴》,每當我一彎腰,狂風一吹,那瓶子又被吹遠了。就這樣,我追、彎腰撿,風又吹起瓶子往前翻滾,我繼續追趕,邊跑邊開心快樂的大聲笑著

不記得當時穿的衣服樣式身旁的景物人物,卻清晰記住那時開心無比的笑聲,在日後多年的歲月裡,我似乎再也沒有如此無負擔,無憂無慮的,毫無哀愁的快樂的時光了!

 

 

『和瘋子沒差別』裡面,那個被喚為瘋子的鄰居所擔憂~孩子的純真即將失去~,這樣的憂慮不是莫名其妙,只是身為大人的我們,往往不知不覺就陷入社會的機制與競爭裡,一面擔心孩子是否能贏在起跑點,一手攬著心肝寶貝一面擔憂心疼孩子的壓力日益劇大,另隻手卻又不自覺的將孩子往世故現實的競技場推,滿心期待的眼光望向孩子美好的前途與未來遠景。

『只有快樂越給越多』文中提到~大家公認的快樂,不見的是你所感受到的快樂,有時候我們花費許多精力,追求的只是旁人所以為的快樂』。漸漸明白,長大後的快樂,有的來自有所表現獲得肯定後的快樂,來自欲望獲得滿足的快樂,來自配偶完美給與的幸福而快樂,來自子女們的優秀幸福快樂為快樂,是否這些快樂的本質,充滿著雜質、無法完全自主性,與世俗的比較,所以快樂的力道不再是像小時後那麼單純而無邪純真?

在周華健的歌曲中曾唱到~與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至今我仍深深感動~。如同作者在書中所寫~不能分享的快樂顯得太過單調,當我們將快樂給與出去,看見別人因我們而快樂,非但不覺匱乏,反而無比富足~在物質勝過精神追求的現代社會裡,我想,大家都需要多一點分享的習慣,或許,能讓我們的心靈因與他人分享而更臻喜樂滿足境界。

 

珍惜所有美好的瞬間

意念隨著鍵盤敲打至此,突然盯著書的封面愣了半晌~那些美好時光~怎麼看自己的心得,似乎看不出有哪些時光美好哩?其實~越到中年越覺得行走人生是件很奇妙的事情,因為不管過程中的經歷種種,喜怒哀樂也好,狂喜乍怒哀愁莫明也罷,在回首當下,那些遭遇與過程都是成就現在更美好人生的要素與基石,我不得不衷心感謝~就以『世界不同於想像』文中一段話當成結語~

 

感覺到他人的善意使我充滿感激,當我想飛翔,發覺羽翼下有風,當我疲憊降落,能有溫暖的懷抱憩息,我知道自己滿身的缺點和瑕疵,卻仍有人願意愛我包容我,使有更有勇氣面對那些冷酷的時刻。這世界確實不同我們想像,我們因此學會珍惜與感謝』

 

不管是過去、當下、還是未來,我願自己能更珍惜每個當下的美好,知足感恩,在我生命中的每個瞬間~!

 

閱讀資訊

那些美好的時光

作者張曼娟

皇冠出版

 

美好時光心得分享~~

 

公主:從青春出發,抵達永恆。-「那些美好時光」讀後感

 

Tanya曼娟時光 ---《那些美好時光》讀後

小羊:一顆善美的心,《那些美好時光》讀後

桑榆:【那些美好時光】讀後

JC那些美好時光

mei純真年代~《那些美好時光》讀後

貓頭鷹:《那些美好時光》讀後

風箏:無窮無盡《那些美好時光》

永永:《那些美好的時光》讀後 

茱麗葉:我的姐妹:那些美好時光

單兒 「那些美好時光」讀後

ˋ粒:那些美好時光 前篇

glory好書:那些美好時光 

阿里:輕盈細數,那些美好時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亞軒 的頭像
    王亞軒

    尋夢飛翔的丫軒

    王亞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