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次教國文的退休老爸電話閒聊時問我~
那個啥啥啥的新聞你知道嗎?我說不知道耶!
他又問~那另個誰誰誰的事情你清楚吧!我說不清楚耶!
他又說~最近那個什麼吵的沸沸揚揚的事件怎樣又怎樣,我說~喔沒興趣耶!
然後老爸就念我說~你~~什麼知識份子啊!都不看新聞不看報的啊!
其實~我還真不喜歡看新聞~
原因之一是我覺得台灣媒體近年來極度嗜血與一窩蜂追逐的病態,在興頭上爭相追逐挖糞,唯恐天下不亂;事過境遷後卻理都不理,報都懶得報導追蹤的態度,真的令我不恥,根本不愛看也不太愛聽新聞!
那天在高鐵上看了一篇陳文茜關於此次都更案的小評論。看完後我興致衝衝的地給我家老爺看,他看完冷冷的問我~看完了,你可以告訴我她的重點在哪裡?她根本沒有寫到重點!她知道政府想積極實行都更的一個大原因是什麼?就是~~~~。
這是我另個不愛看新聞的原因。
或許我是個容易被說服的人,但我卻不是個辯才無礙能立即反駁他人的人,更不代表我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是我希望看事情能以更多面的角度去看待。
所以每當我看到某些評論剛好點出我對某些新聞事件的質疑時,會拿給老公一同分享,試圖讓他在他既定的觀念裡加入一些些我認為的『可能還夾雜其他因素是你不知道的~而你也更該看看不同角度的看法』比方說前陣子的士林夜市拆遷,或此次的文林苑都更強拆王家房舍事件。
但他總能以堅定的口吻加上口若懸河隨時能引經據典或政策法規與國家民族社會大義的對我滔滔不絕曉以大義,讓我的獨立思想才剛萌芽就被澆了一大桶的冰冷水!
所以我還是看八卦娛樂新聞輕鬆點!幹嘛看那些社會政治新聞讓自己心情受影響,自信心又受創哩?
但是不愛看歸不愛看,電視轉來轉去總還是無法避免,面對這些日子以來天天聽到的吵吵嚷嚷,我還是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
我老公每聽到新聞報抗爭一次,就會念一次:這些學生知不知道為何要都更?原因之一就是有很多老先生老太太向政府陳情,他們行動不便住在沒電梯的老舊公寓就像被關在籠子裏,房價忒高又買不起有電梯的新房子,紛紛陳情期望政府出面都更,好解決這些問題…..
老爺又說~你知道有多少地方的釘子戶,其實早在幾年前政府的補助金早就發給他們了,有人花也花完了,就是跟你耗在那裏!誰都想要分一樓,當一樓屋主。問題是能有幾棟一樓店面?僧多粥少,分不到的也跟你耗在那裏!不管是遷移士林夜市或是都更,市府做正確的事並貫徹執行,若沒有這種魄力一遇見抗爭就退縮什麼建設都作不了!....
我聽聽,仔細想想,也覺得不無道理啊!為了全體居民居住的品質與安全考量,大家都知道都更的必要,但為什麼這次事情會有這麼大的反對批評聲浪?
除了媒體炒作,有心人的煽動外,難道政策面或執行面沒有任何足以供人揣測的利益勾結存在?
有沒有更純熟更不挑起民怨的方式同時又能解決都更難題的方法?
同時,媒體能不能秉公均正的報導,別再一窩蜂偏頗的只將鏡頭對準文林苑,只會輕鬆地獲取偏執一方的說詞,
能不能也去採訪其他眾多期待因為都更而帶來改善的更多老百姓?是不是也該客觀中正地去採訪專家學者跟政策制定跟執行者,讓全國民眾學生更深刻了解都更之必要,同時也更受全民的監督讓執行起來更完善?讓建設必然招來的民怨降到最低?
當然~說的遠比做的容易,我在這裡寫文評論,抗爭者在現場或網路聲援,我老公在對我頭頭是道曉以大義,都跟電視上名嘴一樣~出一張嘴或一支筆一個滑鼠,真的比執行計畫的人容易多了!
想當年台北捷運建設招致多少批評與責難?而現在享受利益的大眾與媒體,誰還記得當年的利益糾葛抗爭與漫天的批評報導?
陳文茜有句說的好~『台灣是個倒一盆水會連孩子都倒掉的民粹社會』,我覺得為政者做任何事情都真的要謹慎更要抱持同理心!
許多立意良好且必要的政策,因為種種原因,總會變成歪七扭八的怪獸,怎不見政府派口齒清晰形象端正的人來宣導這些正面的原因?媒體噬血,學生熱情無知,更加上執行者的草率粗暴不用心,當然還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拔河遊戲,一切都走樣!讓都更汙名化!這就是台灣的悲哀!